一、肉雞的特點
1、肉雞有很高的生產性能,表現為生長迅速,飼料報酬高,周轉快肉雞在短短的56天,平均體重即可從40克左右長到3000克以上,八周間增長70多倍,而此時的料肉比僅為2.1:1左右。
2、肉雞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要求有比較穩定適宜的環境。肉雛雞所需的適宜溫度要比蛋雛雞高1-2℃,肉雛雞達到正常體溫的時間也比蛋雛雞晚1周左右。肉雞稍大以后也不耐熱,在夏季高溫時節,容易因中暑而死亡。肉雞的迅速生長,對氧氣的需要量較高。如飼養早期通風換氣不足,就可能增加腹水癥的發病率。
3、肉雞的抗病能力弱。(1) 肉雞的快速生長,大部分營養都用于肌肉生長方面,抗病能力相對較弱,容易發生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病等一些常見性疾病,一旦發病還不易治好。肉雞對疫苗的反應也不如蛋雞敏感,常常不能獲得理想的免疫效果,稍不注意就容易感染疾病。(2) 肉雞的快速生長也使機體各部分負擔沉重,特別是三周內的快速增長,使機體內部始終處在應激狀態,因而容易發生肉雞特有的猝死癥和腹水癥(遺傳病)。
3) 由于肉雞的骨骼生長不能適應體重增長的需要,容易出現腿病。另外,由于肉雞胸部在趴臥時長期支撐體重,如后期管理不善,常常會發生胸部囊腫。
4、肉雞的一個優點是性情溫馴,運動速度較緩,適合于大規模的平養。
二、肉雞生產的特點
1、生產周期短。從準備工作開始算起,一般二個月左右就可完成一批生產,具有資金周轉快的優點。但是這種短時間內決定贏虧的情況,要求整個生產過程很少發生失誤。
2、肉雞飼養要有一定的規模。每只肉雞的純利潤較低,一般為1-2元,要獲得效益,需要飼養一定的規模。剛學習養肉雞的農戶,可以先從一批飼養300-500只開始,隨著經驗和資金的積累,每批可以養到1000-2000只。
3、 肉雞生產必須把“成功率放在第一位。飼養一只肉雞的純利才1-2元,一般肉雞的成活率在90-92%以下時,利潤就會很小或發生虧損。所以飼養肉雞必須周密地計劃,注意克服管理中的點滴漏洞,力爭取得100%的成功。一批肉雞飼養的失敗,如發生新城疫等重大疫病,可能會賠掉幾批肉雞所獲得的利潤。為了追求穩定的生產,在飼養條件不成熟時,不可盲目擴大飼養規模
4、肉雞生產的基礎是能否維持穩定的生產環境。肉雞雖然體重很大,但日齡很小,很嬌嫩,對環境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都較弱。肉雞的管理工作,必須以維持舍內適宜的環境為中心,在加強雞舍的控制環境能力上下大功夫,采取容易實施的環境控制措施。
5、飼養肉雞必須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最忌諱不同日齡的肉雞飼養在同一雞場內,這種飼養方式,不用半年,就會造成雞場內各種疾病的循環感染,疾病越來越多,使肉雞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越來越差。
為了安全生產,提高成功率,飼養肉雞必須采取養一批走一批的“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養完一批雞后,必須對雞舍進行徹底的清掃、消毒,空舍二個星期后才能開始養下一批肉雞。
6、完善的疫病控制措施,是成功飼養肉雞的基本保障。疾病是造成飼養肉雞失敗的主要原因。肉雞抗病能力較弱,雞群一旦發病就很難控制,即使控制住了,也會造成很大損失。所以必須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制定一個完善的疫病防御措施。對待肉雞的疾病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是無濟于事的,必須事先認清發生疾病的可能原因,堵塞一切漏洞,在消毒、隔離、免疫、用藥、環境控制、營養等諸多方面采取綜合治理的方針,才能奏效
7、肉雞生產必須抓緊前期的管理,前期飼養的失誤會直接波及整個飼養期。有人認為肉雞飼養的成敗關鍵在于前三周,實際上第一周、頭三天甚至頭一天的管理以及進雛前一天的準備工作,都會影響到整個飼養期。如果前期環境控制很適宜,雞群生長很健壯,就容易安全地渡過飼養后期。很多后期的疾患都是以前期管理中的失誤為基礎的。
8、肉雞生產中的用藥一般應該集中在前期。除特殊情況外,后期一般不再用藥,特別是在售前的一周,考慮到雞肉中可能存在的藥殘會影響到食用者的安全,是不允許用任何藥物的。飼養后期肉雞體重和采食量已經很大,如果此時雞群發病而不得已用藥,則投藥量大,費用很高,而且這時的投藥一般也難以奏效。所以理智的用藥方法是在前期根據雞群情況和環境變化等,預防性地投藥并配合其它措施來保障雞群的健康,以便安全度過飼養后期。
9、肉雞生產的后期管理應該以通風換氣為重心。由于肉雞后期體重大、采食量大、排泄量也大,它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散出的體熱、排泄出的水份、舍內累積的雞糞產生的氨氣以及舍內空氣中浮游的塵埃等,如果不能及時排到舍外,舍內的生存環境就會越來越惡劣,不僅會嚴重影響肉雞的生長速度,還會增加肉雞的死亡率。肉雞的飼養后期,體重每天幾乎能增長1.4兩左右,而死亡一只就要損失20元左右,后期管理對于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10、養成的肉雞必須及時出售。肉雞累積料肉比隨周齡增加而增大,可見到8周之后,飼養時間越長,則效益越低。8周齡后,日增重也開始下降。所以為了取得較好效益,應該注意科學地飼養管理,讓雞盡快地達到出售體重,盡早出售、及時出售
11、肉雞生產必須使用高能高蛋白的全價配合飼料。沒有充足的營養,肉雞就不可能充分地發揮其生長潛力,就不可能長得那么快、那么好。必須用優質原料來生產肉雞飼料,在飼料上稍有疏漏,即可能嚴重影響生產。肉雞長得快,很容易暴露出飼料中某些營養素的不足或缺乏。某些營養素的缺乏不僅影響生長,還影響雞的體質和抗病能力,嚴重時雞群會出現營養缺乏癥。飼料原料質量的不穩定,或摻雜使假,或某些毒素的混入,飼料存放不當、使用不當、霉變等都有可能影響飼養效果。
12、 肉雞生產一般都使用顆粒飼料。與粉料相比,使用顆粒飼料浪費少,增重也快。使用粉料和顆粒料時對生產成績和肉雞采食行為的影響。
13、肉雞生產雖然也需要很多體力投入,但從以上分析看,肉雞生產主要是用技能、智慧來管理的生產。
三、對雞種雞苗的選擇
現有的肉雞品種生長速度都很快,但在體質強健性和生命活力方面存在差異。應選用腿病、猝死癥、腹水癥等遺傳性疾病較少,抗逆性較強的雞種。從管理技術較好的種雞場購入健壯的雛雞是很重要的。雛雞的質量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果雛雞體質柔弱,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一周內的死亡率很高,就很難取得理想的飼養成績。
1.優質雛雞苗應該具備的特性:
1、生長快、生活力強。
2、雞苗最好來自具有一定規模和信譽度、有相當技術水平、雞群體質健壯高產、沒發生嚴重疫情的種雞場
3、對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較高、較一致的母源抗體,能夠避免幼雛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適時免疫。
4、體重適中,體力充沛,活潑好動,反應敏捷,叫聲脆響,抓在手中時掙扎蹬腿有力。
5、絨毛整潔、有光澤,腹部大小適中,臍帶愈合良好。
6、腳趾圓潤,無存放時間過長、干癟脫水的跡象。
7、在一周之內,因細菌感染等造成的死亡率應在0.5%以內。
四、肉雞場選址與雞舍的要求
1、場址選擇:飼養300-500只肉雞,可以養在庭院內,但此時院內就不能再飼養蛋雞、鴨、鵝等其它禽類,以免其它禽類的疾病傳染給肉雞。
a. 飼養規模擴大到1000只以上時,就應該搬到村外,以免村內雞群間疾病的相互感染。為了便于管理,幾家可以在村外聯合飼養,但合在一起的規模不要過大,一般不要超過2萬只,并且必須一起進雛,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統一防疫管理。
b. 場址應選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的地方,雞舍南向或南偏東向,以利夏季通風或冬季保溫。
c. 應該遠離其它養殖場,距離應不少于5公里,距公路不應少于100米。
d. 地面最好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放污水和雨水。
2、雞舍要求
肉雞舍的結構和使用材料直接關系到舍內環境控制能力的強弱和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肉雞飼養的成敗,必須根據肉雞生產的特點來設計建造或改進肉雞舍。
肉雞舍大致應該滿足以下條件:
(1) 肉雞舍應有相當的隔熱保暖性能
a. 肉雞生產基本上是個育雛過程,需要較高較穩定的溫度。生長后期為提高飼料利用率,舍溫要求能維持在20℃左右。
b. 40日齡以后的肉雞不耐高溫,夏季的高溫影響生長,易因中暑而死亡。在建筑上要考慮隔熱能力,特別是房頂結構,一定要設法減少夏季太陽輻射熱的進入。
2) 肉雞舍應具有相當良好的通風換氣能力
肉雞飼養的后期,舍內環境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通風換氣,還要考慮到肉雞地面平養的飼養特點。無論采取自然通風還是機械通風,整個地面都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均勻氣流。機械縱向通風是比較先進的方法。采用自然通風方式時,可在開間的頂部設一直徑為50cm的帶蓋天窗,以便排出頂部廢氣。除一般的窗戶外,每個開間的前后在貼近地面處需設高50cm、寬70cm左右的地窗,以利于地面肉雞空間的通風換氣,窗上要安裝能防老鼠和野鳥的鐵絲網。
(3) 肉雞舍的設計還必須便于消毒防疫
疫病的預防是飼養肉雞的重要環節,根據肉雞飼養全進全出的生產特點,雞舍必須便于沖刷消毒。雞舍地基應高出自然地面25cm以上,舍內應有2-3%的坡度,有條件的應該做成水泥地面。房頂和墻壁應該平整,盡可能地減少容易沉積灰塵細菌等污物的地方。舍外四周需要有25-30cm深的排水溝并需硬化處理。
如果肉雞舍能滿足控制微生物的環境需要,滿足前期育雛和后期生長對環境的要求,克服晝夜溫差和季節變動對舍內環境的影響,肉雞的飼養成功就不再是困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