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養殖方法、規范的管理模式和安全有效的清潔方案,都是做好養殖業,經營好養殖場的前提。一個養殖場想要得到較高的經濟收益,必須要做好雞類的生長管理、疾病防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做好疫苗的免疫、疾病的控制,使用科學地飼養管理方法,就需要科學的雞籠來進行管理。
首先,要規劃養殖產的清潔布局,養殖場建設一般是將長軸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垂直,并且要考慮冬季寒風的侵襲,因此應采取坐北朝南或偏東南的方向。場內一般設兩條道路,一條為清潔道,用于運輸飼料、種蛋、種雛等;另一條為臟道,用于運輸糞便、商品雞、病雞等,兩條道 路不能交叉。一般布局有:通風口、生活區、飼料房、倉庫、藥房、消毒便衣間、工具房、種雞舍、儲蛋室、孵化室、沖洗間、育雛室、育成舍、后備種雞舍、實驗間、隔離舍、發貨區、雞糞處理場、無害化處理場。地勢也應由高到低排列,各區各列之間應用綠化帶或圍墻隔開,生產區與生活區應絕對的隔離,小型養殖場也應將生產區和非生產區分開布局,布局遵循以下原則: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充分考慮飼養流程的合理性;節約基本建設投資。
其次,雞舍的結構建造,要求通風防潮防,便于清潔,利于防疫。 1)要有良好的保溫防暑性能:所以建舍時應盡量選擇保溫隔熱性能良好的材料,在北方可增加北墻的厚度及減小北窗的面積。屋頂、吊裝頂棚,可取得保溫防暑的效果; 2)通風良好:舍的通風換氣量及氣流速度對控制舍溫、排除雞體排泄和呼出氣體的水份,保持舍內空氣新鮮具有重要的作用。雞舍一般采取機械通風和自然通風。采用自然通風的雞舍最好設地窗及高位窗,有利于空氣的對流及污染空氣的排出; 3)防潮措施:舍內應濕度適宜,若長期潮濕,雞體的抗病能力減弱,羽毛污垢。舍內的濕度可通過通風換氣來調節,也可在建設時在地面土層先鋪上一層塑料薄膜可防潮濕; 4)防疫措施:為提高消毒效果,地面一般鋪設水泥,墻壁應光滑,應有1 m左右的墻裙,雞舍的入口處應設消毒池。
對于孵化室、出雛室、儲蛋室和沖洗消毒間的設置和清洗也有一定的結構要求。 1)孵化室要求地板墻面便于排水、防潮、防水;通風良好可增設排風扇Ⅲ隔熱效果良好可在屋面裝吊頂或加隔熱層。 2)出雛室要求和孵化室一樣,兩室最好能分開或隔開。 3)儲蛋室要求和孵化室一樣,有條件須加設空調,面積可小點,室溫要求低于20℃。4)沖洗消毒間要求四壁地板光滑,易沖洗能防水,易排水、通風良好,能密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