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本身是個高風險投資,是肉食品產業鏈中最薄弱的一環。加入到一個食品產業鏈中,在上下游都協調暢通的前提下,才能再考慮養雞投資。
1. 不管肉雞 蛋雞,都要選對種,從銷售的角度來看,一年中哪種雞好賣并不固定。
2. 肉雞市場要的是質量和價格,養殖競爭的是精細化管理,懶人是養不出好雞的。
3. 放養條件下一般養的是肉蛋兼用型土雞。在當地養殖過程中可以下鄉將青年雞分批銷往附近村民零養生產土雞蛋。目前土雞蛋出村價在0.7元左右,城超零售終端在1元以上。保持青年雞和土雞蛋的渠道暢通,是小規模養殖保值的關鍵。
4. 雞棚:以600平方標準棚為例,約需土建資金5萬元。密度以每平方12羽成雞,投苗在7000-8000羽(冬天14羽,夏天10羽,春秋兩季12羽),其他參數如溫度、光照、疫苗保健程序、成活率、產蛋率、料肉比、蛋料比等雞苗供應商養殖手冊上都有。
5. 雞苗、飼料、用藥等其他生產資料,要是在產業鏈中,一般都可以從上游鏈公司掛賬,待2-3個月后青年雞銷售后再還。若是自己獨立營運,這三項成本估計在12元/羽(4元/斤,具體品系具體分析)。
6. 再講品系,養什么雞真不好說,得從整個肉雞市場上各品系的存欄量來分析,但這是不好把握的。根據飼料行業肉雞料銷售量只能判斷整個肉雞的存欄,卻不能把握品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