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養雞場選址的技術要點
養雞場的生物安全管理始于場址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環節。在進行場址選擇的過程中, 應根據各地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綜合分析,不僅要綜合考慮當地的地形地勢、地質土壤、氣候環境以及水源水質,還要注意與附近的居民區或者其他養殖場、工廠的相互影響。
1社會環境
雞場場址應該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飼料、雞、蛋品、糞便等的運輸,同時還要保證人員進出凈道與污糞清運臟道分離,運輸道路(臟道)與主要交通干道應保持至少1 000 m的平行距離,人員進出道路(凈道)距一般公路也應在50 m以上,并通過修建專用道路使養雞場與主干道相連,場區入口、出口處必須設置消毒池。雞場與其他養禽場間距應在1 000 m以上, 同時與工礦企業、交易市場、居民區等保持較遠的距離,不得低于500 m,既防止飼養場受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有利于場區衛生防疫。為了不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應當把地點選在當地居民居住地的主風向下風處,同時還要避開居民點污水排出口,防止污染水源。而且不應選在化工廠、制革廠等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企業的下風處或附近,以免危害雞群,影響其生長發育。
2地形地勢
雞場應當建在地勢相對較高、空氣干燥的地方,有利于通風、向陽和排水,還要遠離沼澤洼地及山坳谷底。場地平坦或者稍有坡度,便于排水。場地要求開闊平整,有利于雞舍的布局和整體規劃。在地勢較低的地方, 雨水及污水都不容易及時排出,而且濕度相對較高, 空氣流通不暢,這些都很容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大肆繁殖,危害雞群健康。
3地質土壤
應當避開斷層、滑坡、塌陷和地下泥沼地段,要求土質有較強的透水透氣性、毛細管作用弱、吸濕性和導熱性小、抗壓性強、質地均勻,以沙壤土最為科學理想。這種土壤疏松多孔,有利于樹木和飼草的生長,冬天可以增加地溫,夏天可以減少地面輻射熱。礫土、 純沙地不能建飼養場,這種土壤導熱快,夏天灼熱,冬天地溫低,缺乏肥力,不利于植被生長,因而不利于形成較好的雞舍周圍小氣候。
4氣候環境
在進行雞場選址的開始,就要對本地的氣象環境資料作一個詳細的了解,并做好資料收集工作,以備在進行雞舍設計和組織生產時進行參考。如平均氣溫、絕對最高及最低氣溫、土壤凍結深度、降雨量和降雪量,還有主導風向、風頻率、風力最大值、冰雹及雷擊等災害性氣候現象,日照情況等。總之,環境應當安靜、綠化、無污染。
5水源水質
水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等。首先水源的儲備量和供應能力應當滿足雞場日常所需,還要取用方便、省時省力,同時還要 滿足消防用水和未來發展的需要。
水質應當良好,最好的就是不用經處理就能直接飲用或者是稍加處理就能飲用的水, 需達到《生活飲用水質標準》 后才能使用。
6電力電源
場區既要提供照明電源,又要提供動力電源。電力不僅要滿足最大供電允許量,還要求常年正常供應,接用方便。雞舍內通常安裝溫控系統、飼喂系統、照明系統、清糞設備與加熱系統,一旦長時間停電,導致相關設備無法運轉,直接影響雞場正常生產,最好自備發電機組,以備斷電緊急使用。
7市場情況及防疫條件
雞場的選址還要考慮距離產品需求地的遠近及所在區域對產品的消費能力,同時還要了解當地易發疫病情況,防止被當地動物疫病傳染,影響安全生產。建設雞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創收和擴大再生產,因而,在場址選擇時就必須考慮這些目標性問題,以利于雞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新建雞場最好不要在原址重建或擴建,避開可能的污染源,特別注意與附近的獸醫站、畜牧場、集貿市場和屠宰場的距離,如果距離較近,必須考慮設置防疫隔離帶。
總之,養雞場的防疫安全是雞場生產經營成敗的關鍵,往往一種疫病就可能給整個雞場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雞場疫病有可能是外來侵入,也有可能是自身內部滋生,所以既要選好場址,又要科學管理,制定出一套相應的管理措施和防疫制度,為雞場的生存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