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養雞,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疫病。 預防疾病的關鍵就是要堅持貫徹“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方針。 尤其是春季,是蛋雞疫病的高發時期,養雞戶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1 養雞防疫保健的重要性
1. 1 消除病原
防疫保健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病原危害,防控疫病發生,一般可選用殺菌效果好,污染影響小的藥物。 如采用包被技術的喘痢嘉,具有較強的殺菌力和持久藥效,對呼吸道和腸道的多種病原菌都有極好的殺滅效果。 適合于蛋雞各階段的保健,也可以和絕大部分藥品同時使用。
1. 2 扶持正氣
潤生康具防疫保健、扶持正氣等功效,既可調節腸道菌群平衡,防止腹瀉,提高飼料轉化率,還可控制 NH3、H2 S 等排放,減少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控制呼吸道疾病。
1. 3 增強體質
活力元具有抗病毒、疫苗增效、抗應激等功效,建議在畜禽免疫、天氣突變和亞健康狀態時使用效果更好。
1. 4 消除毒素
脫霉寶具有集防霉、脫霉、解毒于一體等功效,更適合于玉米脫霉。 配合具有生物脫霉作用的潤生康效果極佳。
1. 5 合理用藥
預防用藥以脈沖式最為理想,喘痢嘉和活力元每月使用 7 d,可在天氣突變、周邊禽場發病時使用防病效果極佳。
2 蛋雞疫病多發的原因分析
蛋雞疫病多發,尤其是春季疫情隨時可能暴發的主要原因。
一是早晚溫差大、氣溫低,可對蛋雞機體造成很強的應激。
二是通風與保溫之間矛盾突出,舍內有害氣體濃度增加。
三是環境潮濕,容易引發大腸桿菌繼發感染支原體。
四是舍內病原體,病毒細菌密度較大,感染壓力增加。
五是氣候突變,導致呼吸道病頻發,治療難度越來越大。
六是保溫措施為病原體提供了適宜條件,導致雞群間疾病傳播。
七是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問題,極易引發各類疾病。
3 養雞生產中的安全用藥管理
3. 1 育雛用藥
一般雛雞進舍后,應盡快飲用 2%~ 5% 葡萄糖水,及時補充電解多維,禁用毒性較強的抗生素(如痢菌凈、磺胺類藥等),有條件者還可適量補充氨基酸。
3. 2 抗應激用藥
應激可引起很多疾病。 目前最常用的抗應激藥物主要有電解多維加抗生素,選擇好的電解多維抗應激效果更佳;抗生素的選擇應根據雞體健康情況而定。
3. 3 抗球蟲藥
不少飼養戶一旦發現雞排血便,才想起使用球蟲藥,大部分隱性球蟲病一旦顯示臨床癥狀,實際危害已經產生,帶來的損失無法估量,所以要重視用藥預防。 雛雞可從 1 周齡開始用藥,根據具體飼養條件每周用藥 2 ~ 3 d。
3. 4 營養性用藥
根據雞體不同生長期的營養需要,及時適量補充營養藥。 最常見的營養藥主要有維生素 B、維生素 E、維生素 D 等。
3. 5 消毒用藥
消毒的目的是殺滅病原體,凈化環境,切斷疾病傳播途徑。 大多數飼養場戶比較重視進雞前的消毒,而忽視進雞后的消毒。 其實,進雞之后消毒更為重要,包括場地、工具、飲水和帶雞消毒等,消毒藥應交替使用。
3. 6 通腎保肝藥
由于雞病防治過程中頻繁用藥,勢必增加肝、腎的解毒和排毒負擔,最終可導致肝中毒、腎腫大,其臨床發病率已占相當比例。 在提高飼養水平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定期或不定期使用通腎保肝藥是最理想的補救措施。 , OP: 0px; BORDER-RIGHT: 0px; PADDING-TOP: 0px">3. 5 消毒用藥
消毒的目的是殺滅病原體,凈化環境,切斷疾病傳播途徑。 大多數飼養場戶比較重視進雞前的消毒,而忽視進雞后的消毒。 其實,進雞之后消毒更為重要,包括場地、工具、飲水和帶雞消毒等,消毒藥應交替使用。
3. 6 通腎保肝藥
由于雞病防治過程中頻繁用藥,勢必增加肝、腎的解毒和排毒負擔,最終可導致肝中毒、腎腫大,其臨床發病率已占相當比例。 在提高飼養水平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定期或不定期使用通腎保肝藥是最理想的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