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病原因
導致蛋雞發生壞死性腸炎的病菌是 A 型或C 型魏氏梭菌,致病菌為革蘭氏陽性厭氧芽孢桿菌。繁殖過程中,A 型魏氏梭菌可產生 α 毒素,C型魏氏梭菌可產生 α、β 毒素,這兩種毒素可引起雞腸黏膜壞死,是導致雞發生壞死性腸炎的直接原因,其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
夏秋季節氣候潮濕、炎熱,雞易出現腸道炎癥而使部分腸道黏膜脫落,如果此時濫用一些針對大腸桿菌的藥物,則會破壞腸道微生態環境而引發壞死性腸炎、腹瀉。
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雞球蟲感染、腸黏膜損傷也是引起壞死性腸炎的重要、常見原因。 雞舍通風不良,舍內潮濕,沒有采取降溫措施,雞處于熱應激狀態下時,可導致本病迅速蔓延。
2 臨床表現
病雞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羽毛粗亂,糞便干燥,呈紅 褐色,嚴重病 例糞便稀 薄,呈黑色,其味惡臭,有的糞中含有血液。 病雞逐漸消瘦,采食量減少 ,產蛋量下降 ,冠、髯發紺或 蒼白,眼窩下 陷,擠壓患雞 泄殖腔,有 時 能 見 到 惡 臭的黑色稀糞。
打開患雞腹腔即可聞到腐臭味,其腹腔表面烏黑,腸管腫脹、充氣明顯,腸壁變薄、充血,有出血點,腸內容物呈黑褐色,有時內容物中混有血絲或帶血的稀糞。 腸黏膜嚴重脫落,并可見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麩皮樣壞死灶,嚴重的形成偽膜,偽膜易剝落。
3 預防
3.1 加強生物安全措施
雞場保持衛生、 整潔,加強消毒,加強通風,防止雞舍過于潮濕,及時清糞,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
3.2 防止病從口入
加強飼料原料管理,確保飼料原料不發霉變質,水分含量不超標,無病原污染。
3.3 切斷傳播途徑
定期清理飼料儲存設備,防止殘留飼料發霉變質;飼料少喂勤添,每天中午凈槽一次,必要時,飼料中添加優質脫霉劑,使用微生態制劑調節雞腸道菌群平衡;飲水管線保持暢通,并定期沖洗、消毒。
3.4 減少應激
為雞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避免發生應激。 雞免疫前后,可在飼料中添加 0.02%~0.05%多種維生素和 0.02% VC,以緩解應激。
4 治療
對球蟲病引發的壞死性腸炎, 以驅蟲為主,有些驅除球蟲的藥物一方面可抑制蛋雞產蛋,另一方面會在雞蛋中形成殘留,因此此類驅蟲藥物產蛋雞應禁用。 對球蟲引起的壞死性腸炎,在使用驅蟲藥物后,可適當使用抗菌素,為避免產生耐藥性,可選擇強力霉素、新霉素、泰樂菌素等輪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