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業的未來不屬于大集團,沒了補貼,它們完全沒有競爭力!
2017年開春,雞蛋價格大跌的情景,相信很多養雞戶還歷歷在目。記得那個時候,關于農村小養雞戶沒有生存空間,將來肯定被淘汰的說法甚囂塵上。事實上,當時確實有不少小養雞場被淘汰了,而養雞業的規模化也確實一直在進展當中。
但是,養雞業的未來真的只屬于那些規模化的大集團嗎?農村的中小養雞場真的沒有機會嗎?本文,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首先,現在的農村小散戶肯定會被大量的淘汰,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中國的養雞業規模這么大,肯定也會有小散戶的生存空間,當然這個空間占整個養雞業的比例,肯定是個位數的。而那些所謂的土雞養殖,綠色生態養殖,占的比例也頂多是個個位數。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的養雞市場,主要參與者就只剩兩個主體了。一個是一條龍式的養雞集團,另一個是個體的標準化養殖。前者就是我們說的養雞大集團,而后者的主要實施者,則必然會從現有的農村養雞場中蛻變出來。
有專業的分析統計認為,未來個體的標準化養雞,會占到我國養雞業超過50%的市場份額,成為養雞業絕對的主力軍。而養雞大集團的份額最多不會超過30%。由此可見,養雞業的未來不會被大集團占領,而是會被農村的個體標準化養殖占領。
也許很多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農村個體標準化養殖,其實這就是目前國家非常提倡的家庭農場。這是一種規模不大,但是標準化和飼養管理水平高,環保和食品安全可控的新型養雞模式。這種模式下,農民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養雞的成本也可以做到更低。
那么,為什么養雞大集團不會成為主力軍呢?這是因為目前的養雞大集團,主要靠政府的補貼生存,而這些集團內部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管理缺失、效率低下、機制漏洞甚至是腐敗等等。說白了,就像現在很多江河日下的國企一樣。
國家給予大集團補貼,主要是基于監管方便考慮,以此來應對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環保以及價格等方面的麻煩。所以,雖然補貼引起了很多中小養殖戶的不滿,但這種做法很難說是錯誤的。而養雞大集團靠著這些補貼,確實活得比較滋潤。
但是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加深,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事物的不斷參與,上述麻煩都會有新的解決方案,國家逐漸停止對大集團進行補貼幾乎是肯定的。而一旦國家停止相關補貼,讓養雞業完全市場化,那這些大集團的競爭力必然會銳減。
到那個時候,這些現在還耀武揚威的所謂大集團,其競爭力跟辛苦勞作、靠養雞活命的、有追求的新一代農民養雞人根本沒法比。以農村養雞人為主的家庭農場式的養雞模式會迅速卷走養雞業的份額,成為真正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