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禽支原體流行現狀
目前我國家禽的養殖量任居世界第一,但總體養殖水平不容樂觀,受到多種疾病的困擾 ;其中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損失不得不引起養雞業的高度重視,因為目前我國相當多數的養殖場都存在著支原體的潛伏感染,當有應激因素存在時就會暴發,尤其是設備簡陋、飼養條件差的養殖場更易發生,通常與大腸桿菌、非典型新城疫等繼發或并發感染時病情加重。臨床上常見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感染癥狀,出現咳嗽、噴嚏、氣管口羅音,常有鼻涕堵塞鼻孔,頻頻甩頭,個別雞只眼內有泡沫樣分泌物。病理剖檢主要病變在呼吸道 :氣管內有黏液,鼻腔黏膜潮紅,氣囊內有泡沫樣或干酪樣物分泌物, 常常繼發大腸桿菌后出現肝周炎、心包炎等。臨床上容易與傳染性鼻炎、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雞新城疫以及 VA 缺乏癥混淆。
二、支原體病的診斷
雞的支原體是一種較頑固的病原體,單獨感染常引起雞的慢性呼吸道和關節炎癥狀 ;如與其它病原(如大腸桿菌、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或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常引起雞的多種綜合征癥狀。
1. 病原
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原核生物,能夠自體繁殖,體積較小,結構簡單,直徑大約為300 ~ 800 nm,呈微弱的革蘭氏染色陰性,用姬姆薩染色著色良好, 培養要求比較復雜,培養基需含有10% ~ 15% 的馬血清等,菌落形態特點為細胞形態呈多形性、細小、光滑、圓形透明和中心稍突起似乳頭狀;對理化因素抵抗力弱,一般消毒藥均能殺死,一旦離開宿主體外,在熱和干燥的環境下僅能存活數小時 ;45℃加熱 1 h ;50℃ 20 min 即可破壞其結構。室溫可保存 6 d,在雞糞中 20℃可存活 1 ~ 3 d。-30℃可存活 1 ~ 2年。種蛋內含支原體,孵化加熱到45℃經 12 ~ 14 h 處理,可殺死雞胚中的支原體。支原體沒有細胞壁,所以那些主要破壞細胞壁或抑制細胞壁成分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對支原體無效 ;支原體膜成分中有蛋白質和脂多糖抗原,其相應的抗體能抑制支原體的生長、代謝,并在補體的參與 下裂解支原體 ;支原體主要依靠寄生生存,而且雞的支原體有敗血支原 體(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和滑液囊支原體(Mycoplasmasynoviae,MS),以及致病力較低的火雞支原體等。
2. 流行病學調查
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支原體已遍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差異較大,各種日齡的雞均可被感染,相對于成年雞抵抗力較強 ;同時很多鳥類也有感染支原體的報道 ;但目前對支原體的發病機理研究尚不完全清楚。
支原體的傳播方式有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 ;病雞或帶菌雞常常通過呼吸、咳嗽等排出大量附帶支原體的粘液,隨后附著在空氣塵埃中飄浮,健康雞接觸這些塵埃后引起感染 ;另外一種傳播方式是通過種雞垂直傳播,造成雛雞體內帶有支原體 ;第三種傳播方式就是免疫某些含有支原體的疫苗后感染,這常常是由于制作疫苗的雞胚來源于未經支原體凈化的雞場,使用該種疫苗接種后很容易造成支原體人為的傳播。
3. 臨床癥狀及危害
目前雞的慢性呼吸道病主要由敗血支原體感染引起,也可由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引起,但很少是由支原體單獨感染引起的,與大腸桿菌、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等混合感染較多見。發病雞常表現咳嗽、呼吸困難、呼吸道啰音、眼睛與鼻腔有分泌物、眼(包括眶下竇)腫脹,嚴重時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 ;如果發生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則主要引起關節、腱鞘的滑膜炎,主要表現引起趾關節腫大,出現跛行、臥地等癥狀 ;同時單純支原體(敗血支原體和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引起的死亡率往往不高,但可引起飼料轉化率降低、肉雞增重緩慢、蛋雞和種雞產蛋率下降、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等嚴重的損失。
4. 病理剖解變化
如果感染敗血支原體,剖解時表現為氣囊混濁、增厚,上面附著泡沫樣或干酪樣分泌物,氣管、支氣管內有粘液性分泌物或卡他性分泌物 ;若有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時,則有肝周炎、氣囊炎和心包炎,囊腔中有大量黃白色纖維素樣滲出物,眶下竇腫脹,內有大量干酪樣滲出物。
如果發生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呼吸道和氣囊的病變相對較輕,僅表現輕微的炎癥 ;而關節的病變較重,表現為腱鞘炎、滑膜炎和關節炎 ;發 病 后 關 節 水 腫、 有 滲 出 物,外觀附關節、趾關節腫脹,內有清亮、混濁或奶油狀的液體。
實際生產中,雞敗血支原體和滑液囊支原體常混合感染。因此既有呼吸道的癥狀和病變,又有關節的病變和跛行等癥狀。
5. 診斷
首先通過臨床癥狀與剖解變化做出初步診斷,然后利用實驗室進行血清學檢驗和病原分離做出確診。筆者通過大量臨床實踐體會到 :很多雞病可以引起類似的呼吸道癥狀,但往往有支原體混合感染 ;因此只要有呼吸道癥狀,就可以考慮支原體的感染。同時由于支原體病原分離要求的條件相對較高,給一般生產單位或實驗室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三、支原體防控
目前某些發達國家經通過接種疫苗、凈化等生物安全措施,基本上控制了由敗血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然而由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腿病仍然較多 ;同時由于支原體的感染相對普遍,傳播方式又具多樣性,對很多藥物的敏感性又不高等特性,決定了雞支原體病的防治必須采取綜合性的措施。
1. 做好雞群凈化工作。 國家雖然對原種雞場的多種疾病凈化提出了要求,但對于支原體凈化難度較大,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短時間內不能完全依靠本方案完成預期目標。
2. 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建議雞場合理布局,雞場飼養密度降低,嚴格做到全進全出制度 ;同時建議育 雛、 育 成、 種 雞、 孵 化 室 分 開,雞出欄后徹底沖洗、消毒 ;空氣正壓過濾通風,將空氣傳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顆粒飼料的加熱消毒等。
3. 科學免疫接種疫苗。 1 ~ 7日齡的雞群用支原體活疫苗接種,60 ~ 110 日齡接種支原體滅活苗 1頭份,可大大降低支原體的發病率,實踐證明免疫保護率達 85% 以上。
4. 合理的用藥防控。 支原體病的治療必須結合其它細菌特別是大腸桿菌的治療,因此可采用對大腸桿菌和支原體都敏感的藥物如恩諾沙星、氧氟沙星等。關鍵問題是在治療時首次藥量一定要加大,以后可使用維持劑量 ;其次藥物治療的療程一定要夠,否則,容易復發 ;同時在治療時一定要控制環境溫度和通風,盡量降低發生呼吸道病的誘因。
四、總結
雞支原體病的防控必須采取綜合性防控措施,單靠某一種措施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同時支原體的預防要比治療有效得多,因為一旦發病往往是混合性感染,難以選擇對支原體和大腸桿菌及其它病毒性病原同時有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