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涪陵區江東街道(天臺)天福八組炎炎生態養殖場。
48歲的譚凌散養著天涪黑土雞已經是第4個年頭了。
3月31日,來到風景秀麗的天臺天福八組(小地名:鉆地寶)。
還沒走近譚凌的炎炎生態養殖場,遠遠地就聽見此起彼伏的響亮雞鳴聲。
為了節省資金,他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
帶上聾啞殘疾的哥哥一起甩開膀子,在公路邊正搭建著新的雞場。
大紅冠子的黑公雞已經賣完,目前還有300多只母雞。
散養的雞不僅長勢很好,產蛋率也高,產的還是營養豐富的綠殼雞蛋。
加之地處偏僻的山林,環境優越。
雞群整天在山林里追逐嬉戲,體格強壯,得病率很低。
譚凌的膽子越來越大了,從2015年喂養的3000只雞開始,計劃2018年將喂養10000只,將全部散養在這周邊山林里。
看著一箱箱綠殼雞蛋,一只只油光滑亮的雞。
隔三差五就有市民、單位來采購,從不愁銷路。
散養的雞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山林中的青草、蟲子、玉米、谷糠、紅苕、菜葉子這樣的糧食。
閑得沒事再用強有力的黑爪子東刨刨,西抓抓找山林里的蟲子吃。
散養的土雞要養到4個月以上,也不過只有3斤多重……
說起生態散養的黑土雞,譚凌很是自豪。
“綠殼雞蛋更是被購買者當作禮物送人,供不應求,常常要預訂才有貨!”譚凌說。
“散養的土雞,因為經常活動,個頭都不大,肚子里面也沒有那么多的油,肉質好,口感佳。”
因為是增福雞與烏骨雞雜交的品種雞,去年他依靠山林養的黑土雞就賣了27萬多塊錢,成為遠近有名的養殖戶。
剛買回來的雞苗,譚凌很是小心仔細。
就像照顧幼小的孩子一樣不能出一點差錯,常常半夜起來還要不停地觀察。
“第一年的時候拉糧食和菜葉子都是我自己干。”
媳婦在涪陵照顧孩子上學,養雞的活兒基本上都是譚凌一個人的事。
因為不用飼料喂養,每天他都要自己去附近撿菜葉子。
再加上要粉碎玉米為雞儲備糧食,一天下來,在養殖場里,譚凌總是忙忙碌碌。
目前養殖場一共投資了70多萬元,現已承包了128畝的山林來陸續擴大規模散養天涪黑土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