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雞蛋行業總量龐大,擁有14億只蛋雞,年收入近3000億元,但行業極為分散,其中養殖規模在500到1萬只的小養殖戶有59萬家,5萬到10萬的養殖戶2250家,10萬到50萬的750家,超過50萬養殖規模的養殖戶全國僅27家。 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楊寧預計,未來5-10年,雞蛋行業品牌化程度將越來越高。
加速品牌化
對于雞蛋名目繁多的現象,楊寧不建議過度炒作,而應通過建立良好環境、采食和原料可控,從而進行生產方式的變革。“雞蛋本質上沒有太大差別,生產方式決定了它的品質和安全性。如果過分追求‘純天然’、‘農戶自養’等概念,既不符合現代社會需要,也與食品工業有出入。”盡管我國雞蛋產能過剩,但經營模式以小農經濟、分散生產為主,馮斌預計“若按照前十位合計年收入50億元規模計算,有先進產能的品牌雞蛋市場份額不足5%。”而且,目前市面上不少走“公司+農戶”模式的噴碼雞蛋,低價從農戶收購,包裝后高價出售。在馮斌看來,這是一種透支品牌的投機行為。“風險非常大,中國初級農產品本身就因投資不夠而經常發生質量問題。在成本導向下,通過尋找替代原料不斷降低成本的做法不可能長久。”他認為,真正的品牌雞蛋:要有企業標準,比如優選健康種雞,且只給母雞喂食優質天然原糧;另外,通過紫外線滅菌,消除蛋殼表面99.9%的大腸桿菌與沙門氏菌;同時,每一枚品牌雞蛋要有身份編碼,實現全程追溯。
小生產面臨洗牌
雞蛋品牌化的大趨勢帶動產業鏈升級,包括上游養殖方式的轉變、中游加工類別的擴張、下游冷鏈配送的提升。自2010年農業部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以來,蛋雞行業表現勢頭尤佳。“這幾年一些比較落后低端的飼養戶都在退出,現在零散飼養戶減少得特別快。”楊寧認為,小規模飼養戶的退出將給具有質量控制能力、意識、經驗和技術的企業帶來新機會,并購和行業洗牌是必然趨勢,傳統的家庭作坊面臨淘汰。“基于投資壓力和落后產能,這兩個原因都驅使行業更加集中。”馮斌指出,目前小規模生產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找不到接班人。骯臟的工作環境,繁重的體力需求,不具規模并且收益極低,這些都讓年輕人不愿意接手。其次,行業正向先進產能轉變,這需要很大的投資,傳統從業者在融資上困難重重。此外,落后飼養戶難以保障產品質量和安全,這也是小規模生產面臨的一大問題。據楊寧介紹,在一些比較簡陋的雞舍,環境很差污染嚴重,單是在雞蛋的收集上就有問題。“給雞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尤為重要,從而產出更優品質的雞蛋,不用擔心藥物殘留、細菌污染等問題,這才是產業發展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