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合作銀行:未來禽業生產大體樂觀 供應鏈管理有待提升
2018(第七屆)國際家禽產業論壇上,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動物蛋白全球戰略專家Justin Sherrard在其有關全球禽業展望的報告中稱,未來禽業生產大體較為樂觀,同時與以往相比,貿易、疾病等不確定性將增加。

根據該行數據,2018年全球各主要區域的家禽產量均呈增長態勢,而且全球禽肉價格尚佳,盡管飼料價格上漲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不過Sherrard也指出,中國現下低迷的豬肉價格將給家禽行業帶來很大的挑戰。
他認為,目前有四個主要的因素在影響全球家禽行業的發展,包括貿易變化、飼料價格、消費傾向以及供應鏈透明化帶來的壓力。
“就像我們論壇的主題——從農場到餐桌,我們的行業要多從餐桌的角度謀劃發展,而不是從農場的角度。”Sherrard表示,“無論在世界上的哪個角落,從農場到餐桌的發展意識會越來越強。”
他特別提到了不久前歐洲
雞蛋的氟蟲腈的污染,雖然只是兩家小公司的問題,卻給整個產業帶來了上億歐元的損失。“這正說明了我們的供應鏈管理能力還有待提升。”Sherrard指出,這是一種巨大的損失,但同時也是一次和消費者開展溝通的機會,應讓他們了解我們的供應鏈管理一旦出現問題,我們有能力把特定問題從供應鏈里移除,而不應該對消費者信心以及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覺得技術在這里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數字化供應鏈可高效準確地傳遞、運送商品、財務和數據。”同時,行業需要提高對整個供應鏈的控制力,并跟上消費者的想法,讓他們知道食物從哪里來。
總之,Sherrard表示,行業要習慣于更復雜的市場,要在市場情報上有更多的投資,要能夠更加快速地做出響應。更重要的是,要投資到供應鏈的管理上,從而使行業有能力作為一個整體來響應市場的變化。